查看原文
其他

同济青年说 | 刘亮:每一份选择都有被选择的意义,但别忘了初心。

笃定前行的 同济大学生 2021-06-02


在每一年春夏之交时,同济便目送着它的一些孩子离开,看着一批又一批毕业生们远奔西东、各赴前程。每一位同济人都有着不同的愿景,而在每一个寒来暑往中,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用行动践行着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理想与情怀。

刘亮,2016届土木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,就是秉持着同样理想的中国基层事业的“脊梁”之一。毕业后,他在众多的发展方向里,选择了成为一名青海省选调生,一路往西,风尘仆仆,在中国西部扎根。



01

“我只是选择了适合我的”

 

毕业以后,当要在央企、地方省院和青海选调生这三者中做出抉择时,刘亮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去往青海。在我们问到,离开繁华的上海与深爱的湖南故土,远至青海成为一名基层干部,这样的一个选择是否对他而言“勇敢而具有挑战”时,刘亮的态度淡然而又理性,一如当初选择时的那般坚定。


对我而言,到青海来做选调生与勇敢和挑战并没有太大关联。对毕业生而言,投身任何一个行业都具有挑战性,都需要勇气,每一份选择都有被选择的意义,我只是选择了适合我的地方、行业而已。


而当谈到自己在大学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里的应用时,他说:“西北地区,特别是青海需要很多建设型人才,我的专业是土木建筑,我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项目安排等方面提供建议,在挂职的时候为当地的建设规划提供参考,这一点,我是格外欣喜的。”可以说,既是刘亮自己选择了青海,也是青海选择了刘亮。


在刘亮眼里,毕业后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一样的精彩,他选择到青海做一名选调生,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经历,另一方面也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
对于未来,我只愿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,尽自己的绵薄之力,为藏区建设做出更多贡献。




02


“支持的力量”


在整个采访过程中,刘亮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“支持”。在还未成为一名选调生之前,刘亮便受到了许多师长的引导和鼓励。自此,远赴青海这一江河之源的理想种子,便埋在了刘亮的心里。


“刚去的时候的确会有不适应,但当地的领导、同事对我非常关照,工作上谆谆教诲,耐心指导,不到两个月我就开始慢慢地适应了藏区的工作和生活。”在领导、同事的支持下,最终完美地完成了从理工科学习到以事务性为主的工作的转变。可以说,现在的刘亮,已经从一个上海的大学生,变成了一名优秀的本土干部。



到青海基层工作近三年,他的身上稚气褪尽,变得更加稳重和踏实,对基层群众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也对整个国家有了更宏观的思考。



03


“和他们一起生活”


从一个湖南伢子到上海求学,再为追求那一份赤诚的理想而远赴青海,这二十多年的旅程承载的是一份从华中到华东,又从华东到西北,跨越地域与情感的厚重。


从踏上青海土地的第一天起,理解和关照就如春风徐徐,陪伴着刘亮在青海工作的每一天。


“刚开始和藏族群众干部沟通也有一些语言障碍,但是大家对我非常关照和理解。很快我在玉树就交到了一帮朋友,白天我们是能一起工作的同事,晚上我们又是一起堆牛粪的兄弟。”刘亮说。



除此以外,在基层工作的过程中,藏区人民的善良和淳朴也同样令他难忘。有一次,刘亮和他的藏族同事开车出差,车开途中,同事突然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,刘亮不解地跟随他一起下车,却发现这个不苟言笑,在他看来很严肃的康巴汉子,停下车竟仅仅是为了护送路上一队正在“搬家”的蚂蚁,直到他确保每一只蚂蚁都到了路边以后,这才放心地上车继续行程。


藏族朋友的这一种善良震撼了我,带着这种感动,我对他们也更加敬佩,更愿融入他们的生活。


 

04


“认真选择,笃定前行”


在访谈的最后,当问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寄望时,学长则说了“认真选择,笃定前行” 这八个字。

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无数的选择,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标准和考量,而无论如何,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既然下定决心,就不需再多迟疑。



日升日落,在草原上奔波的日子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年有余。挥别了无数个昨日,刘亮却不曾忘记当初挥别上海的日月星辰时,那一颗体悟社会民生的初心。

而正如他的座右铭“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”所说的那样,刘亮会继续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前行与攀登,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,一路无畏向前。


往期回顾:

同济青年说 | 王聪颖:天空很遥远,但要做追逐繁星的孩子。

同济青年说 | 李昂:大学生活,不只是立方体的一面



文字 | wdn & Aany

编辑 | Fa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